新形勢下大中城市僑務工作初探與實踐
株洲市僑聯 王 珩
一、加強大中城市僑務工作是新形勢下僑務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大中城市一般都具有地理區位、經濟基礎、交通樞紐、政治文化、人力資源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也正是我們涵養僑務資源、整合僑務優勢、拓展僑務事業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和有利基礎。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依靠僑的優勢,率先在僑鄉起步并取得重大發展的。改革開放20多年來,這種發展也從沿海地區和城市逐步向全國中心地區和城市拓展,并依托大中城市獨特的優勢和廣泛的對外交流活動得到進一步的長足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新的歷史時期,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推進,大中城市和海外的聯系交往與合作也在不斷加強;海外僑胞的構成變化,新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愈益成為華僑華人社會主體這一新的特點更加凸顯。這些新變化、新特點都對進一步加強大中城市僑務工作提出了要求,已成為新形勢下全面推動僑務事業建設與發展的客觀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大中城市的區位優勢與經濟基礎已成為華僑華人和海外同胞關注的重點和交流合作的首要選擇。大中城市在我國的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發展布局中都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大中城市始終在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上較其他城市處于領先地位,并在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和條件。這些優勢和條件,一方面,為僑資、僑智的引入創造和提供了良好平臺,同時也使這些城市成為了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也為整合僑務資源、充分發揮僑力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對促進大中城市僑務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壯大產生了積極推動力。從株洲市情況看,近年來到株洲市交流和考察的海外僑胞累計人數已達1萬多人次,大大超過省內其他城市。目前,全市共有僑資(含港澳投資)企業300余家,僑屬企業15余家,僑資企業約占全市外資企業的80%,形成了如株洲金輪等一批僑資骨干企業。廣大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的投資已成為株洲市利用外資的主體,僑資和僑屬企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態勢也是全省其他城市所不及的。
二是大中城市的人力資源與僑務資源優勢相輔相成,為提升大中城市僑務工作輻射帶動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撐。大中城市由于在教育、科研、文化等方面具有集中發展的優勢,這一優勢客觀上為僑務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供了良好基礎及有利條件。其一是大中城市對現有僑務資源占有絕對優勢。目前,株洲市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約20萬,占全省資源的三分之一;全市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眷屬超過30萬,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市1個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現有留學回國人員數百人。其二是由于大中城市在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意識形態建設方面的領先地位,正在成為新華僑華人產生的主要來源和新華僑華人及華裔新生代聯系密切的重要城市。據初步統計,近些年來,湖南全省以出國留學、技術移民、投資移民等多種形式出境僑居海外的湘籍新華僑華人約有10多萬人,其中株洲市就占40%。近幾年,僅株洲市就有30多位以新華僑華人為主體的留學回國人員在株洲市創辦高科技企業。株洲留學人員創業園,自創建以來累計孵化企業289家,畢業企業40余家。所有這些,都進一步提升了大中城市僑務工作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是大中城市在對外開放中的窗口作用,已成為重大涉僑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中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對外開放和交流的力度越來越大,交流合作的領域和內容也更加廣泛,由于其產業發展、商業貿易、市場前景等諸多方面的優勢,不僅成為了海外資金、技術、項目最主要的投放地和華僑華人在國內創業發展的重要基地,而且其發展的強勁勢頭也極大地促進了大中城市科技、文化、經濟等交流活動廣泛開展,為城市經濟建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已成為許多重大涉僑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 “十五”期間,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為株洲市公益事業捐贈達4700余萬元人民幣。這些都為促進株洲市經濟建設、擴大對外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加強大中城市僑務工作,促進僑務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與探索
一是大力涵養僑務資源是推進大中城市僑務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最大限度地涵養僑務資源已成為大中城市有效開展僑務工作最迫切的需要和工作基礎。實踐證明,涵養僑務資源,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正確認識和處理為僑服務工作與為發展大局服務工作、國內僑務工作與國外僑務工作、涵養僑務資源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之間的辯證關系,并促進其協調發展。因此,我們既要重視夯實僑務工作基礎,堅持把深化為僑服務作為工作的重要環節來抓,又要緊扣國外僑務工作這一重點,切實加大“請進來,走出去”工作力度,把促進海外僑務資源可持續發展,作為僑務工作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加強對外聯誼,挖掘新的資源,拓展新的領域,把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力量凝聚起來,促進蘊藏在海外僑胞中的人才、技術、資金等獨特資源優勢,更好地為城市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服務。近年來,成都市僑務部門在大力拓展與海外重要僑團、僑胞和華商的聯系交流中,先后組團15批次出訪20多個僑務工作重點國家和地區,了解僑情、推介項目、慰問僑團、宣傳株洲。今年株洲市僑聯還將安排出訪團分赴美加、歐洲、日韓、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強對外聯誼和交流工作。目前,市僑辦已與40多個國家180多個重點僑團建立了密切聯系,初步形成了海外聯誼聯絡工作網,確定了1000名華僑華人及重點人士作為開展國外僑務工作的重點對象。同時,國內僑務工作為僑服務已逐步建立了一套包括“僑界企業座談會議制度”、“僑商投訴工作網絡和投訴處理制度”以及僑法執法監督等工作制度和機制,為本市“護僑、安商、扶商”良好環境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大中城市僑務工作嶄露頭角、實現“有為有位”的重要舞臺。面臨新一輪的歷史發展機遇,僑務工作要按照中央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僑務工作,認真把握事關僑務工作大局的關鍵環節,從大局著眼,從細節入手,圍繞中心、發揮僑力,實現僑務工作可持續協調性發展。僑務工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就是要堅持以凸顯推動城市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這一主線,緊扣城市經濟發展規劃、產業結構要求和重點產業項目推進這一大局來謀劃思路、拓展工作、發揮作用。
近年來,株洲市僑聯工作,圍繞加快經濟建設與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充分依托和發揮僑力資源優勢,多渠道、多層面地積極開展引資引智工作,特別是通過以承辦重大涉僑活動為載體,加強僑務經濟科技發展,努力把擴大引資引智成果作為事關全市僑務事業發展大局的關鍵環節來抓,取得了明顯成效,僑務工作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水平得到進一步增強,在全市經濟工作中充分展示了僑務工作的特殊優勢和獨特魅力。今年,我們又圍繞全市“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工作重點,提出了堅持把為僑服務和為株洲發展大局服務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大僑務”資源優勢,抓好僑務經濟科技工作和實施“四大工程”(即:以引進僑資僑智為目的的“引僑工程”;以幫困助學為目的的“僑心工程”;以發揮資源優勢為目的的“人才資源工程”;以優化投資環境、維權護僑為目的的“安商助僑工程”),全面開創全市僑務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思路。